算盘的回忆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中国珠算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刚好最近看完了《三体》系列科幻小说,对“人类”“文化”等字眼特别敏感。 最新一期冬吴相对论里又刚好提到珠算,梁冬说他妈妈以前是会计, 那个时代的会计用起算盘来如行云流水,既能双手同时打两个算盘, 也能一手打算盘一手写字。吴伯凡也说他表哥能用算盘来开平方。

受到这多方面的同时刺激,我一下就没忍住上网买了个算盘!

木制算盘

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现在很多算盘已经是塑料的了,而且上面那行只有一颗珠, 而以前的算盘是木制的,上面有两颗珠,小时候我家里就有一个。 于是我按照记忆中的样子买了一个木制的,上面两颗珠,下面五颗珠,共 15 档。

我记得我的父母是会用算盘的,我也粗浅地学过一点,不记得是在哪里学的了, 有可能是学校教的。当时我学会了加减法,没有人教过我乘除法,在我的观念里算盘就只能做加减, 以致于后来有一天当我看见爸爸能用算盘来算乘除的时候有种世界观被刷新般的震惊。 现在,我是连加减都不会了,但还记得两句口诀“三下五除二”和“二一添作五”, 因为这两句是成语,在我爸妈口中偶尔会出现,奇怪的是随着算盘的消失连这两句成语也消失了, 我爸妈也不说了,家里的算盘也找不到了。

除了在家里之外,我小时候还在百货公司和药材店见过别人用算盘。 后来有一次我去百货公司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售货员用电子计算器, 看不见算盘了,当时就有一种失落感在心里一闪而过。

上维基百科看了一下发现其实算盘上面那行只有一颗珠就够了, 难怪现标榜着会计专用、学生专用的都是一颗珠那种。上面两珠是算 十六进制 才需要用到的(世界观又被算盘刷新了!) 我突然想到,那时候的药材店可能是为了算十六进制才保留算盘的吧。 因为传统用来称药材重量的秤本身就是十六进制的。半斤八两,一斤十六两, 依稀记得比小的重量单位好像是“钱”。当然,现在都改成用克来做单位了。

传统的“秤”也没人用了,我家里还有一把秤呢!以前在市场里卖菜都用秤, 一根长长的秤杆,一头吊着个盘子或钩子,一头吊着个秤砣,秤砣可以移动。

卖菜的人把菜往上盘子里一放,提起秤杆同时快速地把秤砣一滑,两头差不多平衡了, 秤砣挂着的位置就是菜的重量。通常两头不会完全平衡,菜那头低一点、 砣那头高一点的时候就叫做 “先”,卖菜人会大方地说“算了,就先一点给你!” 反之菜高砣低就叫做 “慢”,卖菜人也会大方地说“慢了一点,就少收你五分钱吧!”

以前妈妈偶尔会拿秤出来,看看刚买回来的菜有没有“呃秤”1, 后来她也越来越不在意了,不知道是认为市场比以前更诚信了,还是因为觉得被骗一点也无所谓, 反正秤是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但我相信还放在家里某个角落。

说着说着扯远了,说回算盘,现在多数年轻人大概是完全没有见过别人打算盘的风采吧, 我是真的觉得打算盘的动作特别帅气,而且不难学,稍加练习就能算得比按电子计算机还快!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围棋,这个我曾经沉迷过一段时间, 后来工作忙起来丢下了就很久没玩了。再比如书法,我也一直想练一手好字,但这个实在很不容易练成。 现在我觉得学珠算也是一项既继承中华文化又静心怡情的事情,而且这个容易掌握, 偶尔也能有点实际用途。不久之后,我就可以多一项奇怪技能了!

  1. 【呃秤】粤语,意思是在秤上做了手脚导致短斤缺两。 是“骗”的意思,例如:偷呃拐騙、呃神騙鬼。

Updated at 2013-12-07 20:30:39
Created at 2013-12-07 20:30:39